首页 > 邪教研究 > 正文

浅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校园防范邪教警示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来源:中国反邪教网 作者:俞黎丽
时间:2023年03月10日 14:22

概述:中小学时期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的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门重要学科,青少年儿童时期的美术教育不但是开启对外界美的认知,它的思想和实践也将对青少年儿童的自我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方向,有效开展中小学校园反邪教警示教育对青少年儿童防范邪教具有重要作用。

一、开展中小学校园防范邪教警示宣传教育的必要性

(一)当前青少年儿童所处的社会及家庭环境的改变

1.社会信息传播的改变。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经济与科技大飞跃的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兴起,让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但是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网络产品良莠不齐,也导致辨识能力较低的青少年遭受网络不良信息毒害的概率更大、程度更深,一些邪教组织就是利用互联网侵蚀青少年儿童思想。

2.家庭结构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转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9.02亿人,比1978年增加了7.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89%,比1978年增加了45.97个百分点,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5.4%,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3.76亿人,比美国2020年的总人口(3.31亿人)还要多。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人口的流动,必然导致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改变:由于在居住地城市会面临入学、升学等各种困难,很多青少年儿童被送回老家成为留守儿童。儿童独自留守、祖孙隔代留守、母亲独自带孩子留守等家庭情况成为一些地区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情况更为突出。老人、妇女因受教育程度低、身体疾病、家庭生活困苦、疾病等原因,都成为易受邪教蛊惑的人群,他们一旦受到邪教侵袭,就很容易把家庭中共同生活的青少年儿童也拉入邪教组织。

(二)邪教对青少年的毒害。青少年由于缺乏对邪教危害的深入认识,屡屡成为邪教组织诱害的对象。邪教组织常常将魔爪伸向青少年,成为危害青少年身心安全的严重隐患。纵观邪教组织危害社会、危害人类的历史轨迹不难发现,青少年始终是邪教伺机侵害的重点对象。“全能神”邪教组织极力在青少年群体发展成员,赵维山宣称“学生信了主,不学也自通”,致使一些中小学生辍学,去参加邪教的聚会。2014年5月28日山东招远涉邪教故意杀人一案,参与者竟然包括一名18岁的少女张航及其未成年的弟弟,在威胁受害人告知手机号码遭拒后将对方活活殴打致死。可以看出,这些被邪教思想洗脑的青少年是如何的漠视生命。“门徒会”邪教组织大肆在青少年中发展成员,宣扬“学生信了主,不学也自通”“信了教神会保佑孩子”,宣扬“祷告治病”,不让人看医生。“血水圣灵”邪教组织近年来将发展重点转向青少年,在“山东区”2014年新发展人员中,青少年比例竟高达30%,最小教徒才9岁,第一副带领28岁,“河南区”总带领年仅19岁。

二、美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认知发展的作用

1.人类视觉认知的特征。儿童认知心理学认为:视觉是人类出生后较早出现的感知。儿童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周围的事物、光线,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使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想什么都摸一摸。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儿童慢慢进入到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研究表明,儿童在观察一个物体时会先用视觉扫视该物体的外轮廓,然后才会对其进行仔细深入的观察。儿童对于能第一时间刺激到他们眼球的物品比较感兴趣,美术作品色彩斑斓的视觉效果会给儿童对作品产生较强的印象,因此反邪教漫画的创作和展览是对青少年儿童早期防范邪教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

2.美术在提升青少年儿童时期辨别善与恶能力的重要性。善与恶是在人们心中以信念的方式建立的行为规范和评价准则。真善美与假恶丑就是这种信念的美育内涵的表达,即人的价值观。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在抽象思维、理性思维方面的概括判断,只能通过具象的感性认知实现。美作为意识的高级形态,对人有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而德育的善恶理性观念必须由美育教育(德育本身也是美)完成,所以在青少年儿童心中建立起美育的感受,即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来启蒙、构建,并以此更加形象、具体、生动地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表象、属性深深地介入少儿脑中,增强他们是非判断能力。美育与德育的相辅相成,更强化了少儿积极向上的意识,促进了少儿健康成长。开展科学化的儿童早期美术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为后期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为青少年儿童的自我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方向。

三、美术创作在当前中小学开展防范邪教宣传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1.素质教育提升的普遍认同性,使广大中小学生校内校外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越来越普及。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为例,目前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约为2节/周,中学的美术课约为1节/周;同时随着现代家庭对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校外美术培训类机构逐渐兴起,学龄前及中小学阶段接受课外美术培训的青少年占比逐年增加,使得大部分孩子具备一定的美术创作能力,以美术作品创作作为青少年儿童防范邪教警示教育手段之一的推广可行性符合社会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2.中小学防范邪教警示教育漫画作品赛在校园及家庭防范邪教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小学校通过组织在校生开展防范邪教美术创作,一方面提高了创作者本人和辅导教师的防范邪教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家长在陪伴青少年儿童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也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防范邪教的认知,让原来深入普通家庭和基层群众的反邪教宣教难点有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在孩子的漫画创作过程中,相关家庭成员,特别是易受邪教侵蚀的家庭老年群体,通过活动中的老幼家庭成员互动也逐步接收到孩子传递过来的关于邪教的信息,而且比以往接收到的各种文字类的宣传信息更直观,识邪、防邪、反邪的意识能力有了真正的提高。

3.中小学校园开展美术作品竞赛防范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产生的社会面影响比较广泛。中小学生防范邪教警示教育美术作品大赛是各地反邪教组织近年来组织较多的防范邪教宣传方式。以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青少年警示教育漫画作品大赛为例:大赛共征集到小学组、中学组漫画作品284件,涉及全区37所中小学校、指导老师79人;大赛结果评选同时采用网络投票的方式,在市区级媒体公众号发布投票链接,动员广大群众评选投票;截至投票结束,参与人次达98627人;投票平台访问量253768人次;累计投票量52596票,形成了从学校-学生-家庭防范邪教链向社会层面辐射的反邪教宣传基层网络,基层防范邪教警示宣传的影响面得以有效扩大。

四、加强中小学阶段美术教育在防范邪教警示宣传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建议

要充分发挥青少年儿童对美术类教育的兴趣爱好,利用好“开学第一课”、课后托管等多种校园活动开展防范邪教警示教育美术作品创作,办好作品社会面评选、作品校园巡展等活动,将校园反邪教做成一件兼具教育性、警示性和趣味性的社会工作。

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及反邪教组织等可以联合开展不定期组织美术作品创作比赛类活动,增加中小学师生及家长参与防范邪教宣传的渠道,扩大宣传的层面和影响力。

要重视偏远农村、山区中小学生及留守青少年儿童的防范邪教警示宣传教育。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及反邪教协会等可以联合征集社会力量,组织以美术老师、美术爱好者、志愿者等为主要力量的防范邪教宣讲团,定期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为偏远农村、山区地区的青少年儿童送去专业的美术指导。以浙江省富阳区为例,分别在富阳城区、郊区和偏远农村小学做了一项关于小学生接受课外美术教育培训的比例的简要抽样调查:城区富春八小一年级(8)班,全班45人,其中10人曾接受或正接受课外美术培训,课外受教率22.22%;城区富春二小四年级(1)班,全班43人,课外受教率30.23%;郊区银湖街道高桥小学三年级(3)班,全班44人,课外受教率29.5%,偏远农村灵桥镇礼源小学五年级(2)班,全班21人,其中2人曾接受或正接受课外美术培训,课外受教率9.5%。由此可见,城乡地区差异导致儿童接受课外美术教育的比例还是存在明显的差距的。因此,送课下乡,既可以帮助偏远地区中小学校提升美育教育力量、丰富该地区中小学生德育课内容和课外个人素质的培养,又可以以青少年儿童喜爱的、直观的、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中小学生防范邪教警示宣传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推广性。

“一图胜千言”,开展好美术教育,应用好美术作品,利用美术的视觉直观性给广大青少年以反邪的正面引导,在反邪防邪中真正有效地把好学校关、家庭关、社会关,从根上斩断邪教的魔爪,让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徐虎)

编者注:

1.本网编译类文章和视频,仅代表作者立场观点。

2.本网原创内容欢迎转载,如需二次加工,请与网站联系。

反邪教网站
重点新闻网站
国家机关网站
京ICP备17053351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465号